close
牧者專欄 : 從仇商、受傷、到療傷 如何紓解職場傷痛?
發表者 da123 於 2010-12-15 00:00:00 (1423 人氣)

 

 
【專欄】

文◎劉帝傑 
美國Temple大學傳播碩士,現居美國華盛頓州,任市場拓展高級經理。

商業之目的是通過互相交易,帶來生活豐足,文明進步。但在進程中,往往會出現困阻,人類不現文明,反呈獸性,互相攻鬥踐踏。如何面對?

人民仇商 商人受傷

有人說:歡場無真愛,商場無真情。大家只是交易互利,只求達成各自目的。沒有情愛,也無所謂,但出現仇恨的情況,則帶來傷痛。

近年美國出現人民仇商的趨勢。英國石油(BP)公司油井漏油,危害海洋生物,捕魚業旅游業大受打擊。有人質疑其防漏系統保護不足。豐田公司回收九百萬輛車,其油門故障引發的死亡人數達34人,令人心惶惶。西維珍尼亞州煤礦大爆炸,導致29人身亡,有人質疑Massey Energy公司是否經營不當,其通道的空氣流向系統竟然逆轉。雷曼兄弟公司地產投資失誤,使股東大大損失。

在中國,三鹿牌毒奶粉令嬰孩喪命,富士康工廠先後有十多名員工跳樓自盡,福建金礦流酸污染河流殺害魚群。

以上一波接一波的悲劇,都激發了人民對無良的商人(甚至連及一般商人),產生敵視。

這都不是天然災禍,而是商人失誤。人民生命受害,積蓄失去,環境受損,必會抱怨商人,甚至仇視商人。有指控商人擁特權,謀高利,官商勾結,更嚴重是商人輕視員工與顧客的生命資產。

《論語》說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商人就好像只求暴利,漠視公義的小人。此風在長,令商人們(包括經商的筆者)並不好受,心底恍如受傷,甚至恐懼復仇會發生。

扮演強者 不做傷者

獵人在荒場被野獸所傷,工人在工場被機器所傷,軍人在戰場被仇敵所傷;但商人在職場受傷,竟多是來自同業同袍的攻擊,其苦處全在內心,不易言宣。縱使受傷,也仍要堅持外觀,故作從容,扮演強者,不做傷者。

在商言商,叫人緊守行規,不要感情用事,不可在商場表達情懷。但人非草木,誰屬無情?

在商言「傷」,則叫人突破行規,更合人性。特別當商人遇到挫折,更需與同事分享,才能共同找出解決對策。

商業的目的是通過互相交易,帶來生活豐足,文明進步。但在進程中,往往卻出現困難,人類不現文明,反呈獸性,互相攻擊踐踏。如何面對?

言宣感情 理性抑制

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佐治梅奧(George Mayo)在1940年代發表其經典名著《工業文明的社會難題》(The Social Problem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),書裡指出:工商從業員不是「經濟人」(economic man) ,而是「社會人」(social man)。不少人工作只追求工資調高與物質充實,視人是經濟工具,用規條來約制。他主張更應重視社群友情與人性尊嚴,因為人是社會生物,有血肉有感覺。只要珍重人性,更能發揮其潛在力量,增加生產,社會進步。(註1)

筆者大學畢業後剛進入社會工作,重視理性按條文規章辦事,忽略了人事複雜的社會因素。起初在家族經營的華資公司,專心拼搏任廣告推廣工作,不到一年,被總裁約見擢升為整個部門的主管。但因較少社交應酬,竟被某同事猜忌,背後向副總裁中傷。那段日子苦不堪言,連連嘔吐,最後辭職,轉投美資公司工作。這好像是電影橋段,但正活活出現在身上。

也許你也有類似的傷痛經歷,受擠壓、被嫁禍、遇解僱、臨破產。對這些傷痕,應是忘記?還是憶念?

應是忘記?還是憶念?

飽受文革摧殘的老作家巴金,在記錄文革傷痛的文稿裡說:「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揭露了某一個時期我們社會生活的真實的側面。有人討厭這些作品,稱它們為傷痕文學……使人傷悲。…難道為了向前進,為了向前看,我們就應當忘記過去的傷痛?」 (註2) 

商人多為了向前進,認為傷痕只會使人傷悲,成為機構負面記錄,阻礙投資者看好,影響發展。然而這些傷痕是社會生活的真實,必須揭露,必須遺留。要社會前進,不是要抹掉傷痕,而是要記錄傷痕,成為歷史功課,助人成長成熟。

聖經說:「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,拯救靈性痛悔的人。義人多有苦難,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。」(詩三十四18-19)人傷心了,可用心理醫療治理,但當重創至靈性層面,就得要尋求上帝的撫慰。上帝會施行拯救,救人脫離一切苦況。

不是改進 而是改造

「改進」是極多工商人的信念,若有出錯,便去修改;遇到不足,便去進修;受到傷害,便去療治。但這只是表層補救。

英國名作家魯益斯(C.S. Lewis)說:「上帝不是只在人的舊我身上作改進,而是製造出一個新人。就如不去訓練馬兒跳得更高,而是將馬改造成為有翼的飛馬飛越障礙。」(註3)今次碰欄仆倒,再起後,未來仍會遇到更高的欄。今天受傷,痊癒後,仍會受病毒入侵,難免一天完全敗北,病逝不起。如何能突破人生接連不斷的困阻?這是人生的奧秘。

聖經說:「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,我們不是都要睡覺,乃是都要改變。…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,我們也要改變。」(林前十五51-52)惟有依靠創造人的主宰,因只有祂才有療傷根治的大能,將你我百病叢生的身軀,改變為新造的人。

我們需要的不是結構上的改進,而是本質上的改變!在冷漠的世界送溫暖,在自利的商場顯真情。

當今社會,不少華人(特別青年人)避卻牽連於敏感的政治界別,積極專注投身於使人有安舒生活的工商界別。也許這時代需要的,不只是政壇的傷痕文學,更是商場的傷痕文學,助人從失敗苦辛的紀實中,學習人生的進步。

後記小故事

月前筆者眼睛發炎赤痛,先是右眼再是兩眼,卅多天不能長時看電腦熒幕,不便工作,不能駕車。某天原定與大客總監晚膳會議,客由美國東岸飛到西岸見面,實不便推掉,不知如何是好?經多天切切祈禱,定仍堅持原定計劃帶病赴會,請攻讀大學商科的大女兒代為駕車一小時前往,好從旁協助。會議當中告知客病況,他甚為體諒,也道出其以往面對傷病的經驗,大家討論暢順,達成相當結果。事件令己體會在商場交往,對方也是有感覺的人,大可言宣苦情,這只會令交易更暢通,交流更具人性。

考書目:
1. Mayo, George Elton (1880-1949), The Social Problem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, (London: Routledge & K. Paul, 1949)
2. 巴金,《隨想錄》,(香港:三聯書店有限公司,1979年),第140頁。
3. Lewis, C. S., Mere Christianity, (New York: Harper Collins, 1960), p.182.


(作者保留版權)(國度雜誌第39期,2010年冬季號)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krt.com.hk/modules/news2/article.php?storyid=23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